受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企業債發行規模悄然驟降。
路孚特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球ESG企業債發行規模較去年減少約20%。降至3932億美元。這也是ESG年度發行規模過去數年以來的首次減少。
此前數年,全球ESG債券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去年全球發行的ESG債券規模達到1.07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大量ESG企業債;2007—2021年期間,全球ESG債券復合增長率達到67%,其中2013—2021年期間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92%。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ESG投資主管向記者表示,今年全球ESG企業債發行規模減少,最重要因素就是歐美央行大幅加息抬高了整個企業債券發行募資成本,很大程度影響企業發債意愿。
“由于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快速調高至近年以來最高值,除了ESG債券,企業發行一般公司債的熱情也明顯降溫!彼毖。
記者注意到,今年ESG企業債發行規模之所以降低,主要原因是可持續相關債券與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同比回落。相比而言,轉型債、可持續債、社會債在2022年的發行規模較2021年相對平穩。
所謂綠色債券,主要是將債券融資用于符合規定的綠色項目、且相關第三方機構將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管理。在綠色債券發行后,發債企業還需要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展以及相應環境影響進行披露。
在國際市場,根據GBP的規定,綠色債券募集資金需在專門賬戶進行管理,或通過其他適當方式進行跟蹤,并確保用于綠色項目貸款和投資。且發行人應一年至少提供一次報告,披露其綠色債券發行情況、標的項目進展,以及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CBS作為GBP的補充,強調獨立第三方的作用,對第三方認證的流程設定了標準。
在這位華爾街對沖基金ESG投資主管看來,正是這些從嚴審定標準與嚴格管理要求,令資本市場投資方日益關注綠色債券領域的“漂綠”與風險管理問題,無形間導致一些企業不敢貿然將債券品種包裝成“綠色債券”發行,也令今年企業綠色債券發行有所降溫。
記者獲悉,目前越來越多投資機構都在積極落實ESG投資監管,一面聚焦氣候轉型等因素所帶來的企業重大財務風險,作為他們優化ESG債券與綠色債券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一面則從嚴調查企業是否存在“漂綠”行為——即將某些高碳排放或破壞環境行為包裝成所謂的綠色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第三方機構也在積極完善ESG債券的信息披露機制,以便全球投資機構更全面精準地識別ESG債券投資風險。比如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最終準,有望推動企業做好全面的ESG信息披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可用的ESG數據進行分析;此外,很多國家地區的ESG基金披露條例正著手進一步明確有關ESG投資的定義,增強市場ESG策略的數據質量與投資效率。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盡管今年ESG企業債發行規模有所減少,但投資機構配置熱情并未相應降溫。究其原因,一是加大ESG債券配置符合他們的投資理念,尤其是越來越多大型LP出資人與家族辦公室都要求資管機構將ESG納入核心投資決策,二是ESG債券的確具有較高的避險資產屬性,比如在熊市期間跌幅低于其他類型債券,但在牛市期間更受資金追捧而出現更高漲幅。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約82%的ESG債券獲得至少一家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其中77%為投資級評級(BBB-及以上),44%獲得AA-及以上評級。
由于ESG債券發行人資質相對較高,目前ESG債券違約率極低。截至今年5月,全球ESG債券違約率約為0.13%,明顯低于全球債券違約率(0.63%)。
“盡管隨著ESG企業債發行主體擴容與發行規模擴大,未來 ESG企業債的違約率將有所上升,但整體而言,它們的違約風險仍低于其他非 ESG債券。這是因為踐行ESG理念的企業在內部管理機制與業務拓展規范性等方面做得更好,令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信貸支持,從而降低了違約風險!边@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
記者了解到,受資金追捧影響,目前ESG綠色債券普遍存在發行溢價,但這可能會減弱部分投資機構的配置興趣。
CBI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1年上半年,綠色債券溢價發行行情普遍存在,即綠色債券發行定價位于收益率曲線上方或曲線內的占比達到79%。但多數綠色債券在發行后一個月,較一般債券的利差明顯收窄,表明綠色債券在溢價發行后會存在價格回歸狀況。
“這無形間會影響一些債券投資類基金的ESG債券認購興趣,畢竟投資回報依然是眾多資本最看中的投資因素!币晃蝗A爾街投資機構固定收益部主管指出,但是,目前行業似乎也沒找到良好辦法改變這種綠色債券溢價發行狀況。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全球資本對ESG企業債的配置需求高漲,中國ESG債券也日益受到全球資本青睞。
截至今年5月,全球ESG債券存量規模達到2.6萬億美元,其中境外發行的中資ESG債券占比僅為3%,中國境內發行的ESG債券占比則達到5%。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在境外發行的中資ESG債券發行人主要是銀行。截至2022年5月,前十大在境外發行ESG債券的發行人分別是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廣核、正榮地產、工銀租賃、當代置業、新奧能源,其存量ESG債券占比達50%。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境內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市場進一步趨同,且信息披露日益健全完善,目前海外資本配置境外發行的中國ESG企業債的需求正在穩步提升。
這背后,是在國內債券市場迅速發展擴容的趨勢下,境內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度日益提升。比如去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不但統一了國內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界定標準,還在綠色債券標準設定方面持續與國際市場接軌。
此外,在綠色債券信息披露、外部第三方認證規范等方面,中歐相關部門還聯合出臺《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報告——氣候變化減緩》,人民銀行頒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等法律法規,對規范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權益融資產品創新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規范,助力中國ESG企業債符合眾多境外投資機構的投資要求。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境內外發行的中國ESG企業債會成為全球資本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新選擇,成為境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新發力點!币晃粐鴥人侥蓟鸸潭ㄊ找娌块T主管認為。
(信息來源:21經濟網)